综合新闻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综合新闻 > 正文

为加快推进我校奖励性绩效工资二级管理改革

发布时间:2017-08-02阅读数:

至30年代初,系已发展完备,颇具规模,课程亦逐渐丰富完善,并趋向系统化,授课名师如云,其中有刘大白、陈望道、谢六逸、夏丏尊、应照伦、傅乐华、郑振铎、田汉、赵景深、曹聚仁、洪深、梁实秋、冯沅君和叶绍等。1937年
10月,复旦内迁至重庆,部分留沪教师在租界办复旦大学补习部,也设中文科。1946年 10月学校复员回沪,补习部中文科回归中文系。1949年8月,同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、暨南大学文法商学院奉命停办并入复旦,并划归中文系,中文系由此分设文学组和典籍组。至1951年,又改为文学史和语文两个教学小组。1952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,中文系从文学院中独立出来,同时因沪江、圣约翰、东吴、大同、震旦 诸大学及上海学院等校的中文系师生和设备调整来系,据此,中文系组成新的教学组织格局,即分设若干考古组具体实施教学任务,1954年,中文系建立起资料室。1958年,又设立文学研究室,并将由陈望道校长于1956年创设的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改名为语言研究室,同时挂靠在中文系。文革初期,中文系曾一度停止招生,至 1971年始有恢复。
1976年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中文系开始拨乱反正,恢复正常教学秩序。 1977年,全国统一高考恢复,中文系的教学秩序随之进一步得到恢复、调整和稳定。 1981年又增设了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室。同年6月,文学、语言两研究室合并扩充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,成为与中文系平等的机构,行政上由中文系办公室统一管理。目前中文系的教学组织调整为现当代文学、古典文学、文艺理论、写作、汉语和比较文学等六个教研室,另设语音实验室、近代文学研究室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室。 1989年新成立的台港文学研究所也挂靠在中文系。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则设有中国文学批评史、现当代文学、语法修辞学、吴方言、理论语言学和美学6个研究室。